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關于讀后感的作文3篇,供大家賞析。
關于讀后感的作文1
讀完《送東陽馬生序》后,我覺得,宋濂也是一塊金子。而這塊金子,是因為它經歷了無窮的磨難還有還有它那堅持不懈的精神,才得以煥發出永遠奪目的光芒。
宋濂從小就特別愛好學習、讀書,但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如愿以償。勤奮好學的他不得不借書抄書,就算天氣再惡劣,也不會有一絲松懈,也要把書及時歸 還。因為他的守信,許多人都把書借給他,他也因此得以廣泛遍讀群書。長大后,宋濂的求學經歷更是艱難,他聽從前輩的批評,認真地吸取知識,最后收獲了很多 學問。他曾因為求學路途漫長、天氣寒冷而倒下,但他好學、堅定不移的心卻熱情著、跳動著。他從來不顧自己的生活,他覺得能讀書就是最快樂的。
宋濂能夠有現在的成就,正是因為他的勤奮好學和堅持不懈,正是因為他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和對老師的恭敬.......這一切都成為他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現在回過頭來想想,宋濂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學有所成了,當今我們的學習環境及條件都非常優良,是不是更應該刻苦學習、珍惜學習環境呢?即使我們做不到宋 濂那樣大的成就,但我們應該使自己在提升一個層次、讓自己的學習態度再端正一些、使自己的讀書熱情更高漲。其實,客觀的條件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主觀 上的.努力。
宋濂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言必行的優秀品質。他不管天氣有多惡劣,都不放棄抄書,也不把書晚些歸回。所以,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,人們都愿意把書借給他,這正是他用實際行動換來的行必果。
勤勵奮勉是我從宋濂身上看到的刻苦;勤學好問是我從宋濂身上學到的態度;言必行,行必果是我從宋濂身上得到的忠告。
我會用這些收獲,換取一個更加愛學習、更加會學習的自己。
關于讀后感的作文2
星期三是閱讀日,老師布置了閱讀《一年級的小蜜瓜》,這是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,作者是商曉娜。
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是《事情最多的一天》,講的是小蜜瓜入學第一天發生的事情。第一件事情講的是小蜜瓜認識從家到學校的路;第二件事情是了解校園;第三件事情是老師發了課本,媽媽囑咐小蜜瓜在課本上寫上他的名字,這樣子就不會和小朋友弄混了,他在書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王世澤三個字,又在王世澤后面補充寫下了小蜜瓜三個字,這樣他的書上就有大名和小名了。發完課本后大事情就很多了,比如上課一節課連著一節課,他發現每節課的老師都不一樣,小蜜瓜就拼命的去記,可是記得太多了。
通過小蜜瓜第一天上學,我也想起了我第一天上學的情景,我乘著班車到了學校門口,有一位小哥哥把我領到了一年級十班,我看到了溫和的老師,還看到了很多可愛的同學。我也向小蜜瓜一樣在老師帶領下參觀了學校,我看到了大大的操場,還看到我們教室所在的那棟樓叫啟智樓。老師給我們發了很多的課本,但是老師沒有要求我們寫名字,讓我們帶回家包完書皮再寫。我那天想,今天是我上小學的第一天,真開心呀!
關于讀后感的作文3
《馱鹽的驢》講述了一個商人,在兩座城市間做生意,他從這個城市購來貨物,運到另一個城市賣。因此,他發了大財。
運來運去,商人一直用一種動物驢。
商人有一個驢隊,有貨物運了,商人就坐在大驢上,走在最前面,用繩子把驢都串起來,這樣,驢就不會丟了。
驢子每運東西,就會將前一頭驢馱著的口袋用牙咬破,讓糧食流出去,驢就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。
時間長了,商人發現每當運糧食都要想損失一些,就不把驢串在一起了,讓他們分頭走。
有一頭自以為是的驢,總是不和其他驢和群。
一天,商人買了一批鹽,要運去另外一個城市。剛走不久,有一條小河,那頭自以為是的驢正走著,不慎掉進了河。
河水流著流著,把驢身上的鹽沖走了,當驢站起來的時候,身上輕了好多,于是非常高興。
通過那件事,驢總是想找機會再輕松輕松。
商人又買了一些海綿,讓驢馱著,驢想:這次的東西很輕,如果過河時再跌倒一次,那不就一點重量也沒了嘛。
終于來到了那條小河邊,那頭驢就向河里奔去。
可是,當它想要站起來的時候,它怎么也站不起來。原來,海綿吸飽了水,重量就加了十幾倍。最終,驢淹死河里。
通過讀這個故事,我從中體會到:不要用同樣的眼光去看異樣的事物,那樣只會適得其反。
關于讀后感的作文3篇相關文章: